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武漢大學團隊在崇明做的這項研究,意義重大!

2024年09月02日16:42 |
小字號

橫沙島致力于打造負碳島,在水稻生產方面聚焦“碳源”“碳匯”功能,實施水稻智慧種植減污降碳協(xié)同增效項目,用高科技破解“農業(yè)碳中和密碼”,為建設負碳島不斷加碼助力。

在橫沙島長江口碳中和實驗室,來自武漢大學的研究生團隊正在忙碌地做實驗研究,構建水稻三維技術模型,利用光譜分析儀觀察水稻土壤碳元素和有機質含量,掌握水稻“碳匯”“碳源”第一手翔實的數據資料。

帶領這支年輕研究團隊的是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智慧水利系主任史良勝教授,今年是他在橫沙島從事水稻碳匯研究的第4年。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史良勝每天冒著高溫酷暑和學生們一起來到田間地頭,帶上最先進的高端無人機光譜儀在廣袤的農田、桔園、濕地等地捕集“碳”的蹤跡。他說,水稻生產具有“碳匯”“碳源”雙重功能,碳源是指水稻產生的溫室氣體,包括甲烷、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碳匯,是指水稻將二氧化碳儲存在莖葉中,通過秸稈等轉移至土壤,這個過程就像是大自然的空氣凈化器,默默地清潔著大氣環(huán)境?!案鶕芯?,我們國家有23%的甲烷和67%的一氧化氮排放來自于農業(yè),我們希望通過無人機能更好地、更正確地觀測稻田的生長情況,然后去為它定制相應的施肥配方,最大程度地壓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史良勝說。

史良勝(中)和學生一起查看水稻情況

在橫沙島富民村的一大片水稻田內,稻禾生長郁郁蔥蔥,四周分布著裝有攝像頭和傳感器的通量觀測設備。據悉,這套設備可以對周邊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監(jiān)測,武漢大學研究團隊借助無人機光譜儀、三維成像和衛(wèi)星遙感技術,構筑了天、地、空三位一體的監(jiān)測網絡,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實時傳送至橫沙島大數據智能平臺,農田、桔園和濕地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一目了然。通過監(jiān)測數據,及時給出水稻種植管理方案建議,為水稻病蟲害防治、精準施肥施藥提供科學依據。從近幾年的碳收支數據走勢圖看出,橫沙島已從“零碳島”跨越到“負碳島”?!巴ㄟ^橫沙島大數據智能平臺,我們了解到,橫沙目前屬于負碳的狀態(tài),負碳的比例逐年上升。2022年,全島結余的碳匯是4700噸,去年,碳固定總量是8457噸,與前年相比增長近50%。 ”橫沙鄉(xiāng)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沈吉告訴記者。

稻田是溫室氣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2022年5月,農業(yè)農村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共同印發(fā)《農業(yè)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將稻田甲烷減排行動置于“十大行動”之首。崇明水稻種植面積約25萬多畝,上海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約150萬畝,減碳、固碳空間巨大,潛力無限。橫沙水稻智慧種植減污降碳協(xié)同增效項目的探索實踐,為上海乃至全國落實“雙碳戰(zhàn)略”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皺M沙島是個負碳島,農業(yè)的碳排放比它固定量小,從這個角度講,橫沙島是個實質意義上的生態(tài)島,如果在橫沙島把這個技術研究出來,很容易在全國推廣?!笔妨紕僬f。

(來源:上海崇明)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