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上海頻道

這件方寸間的小事,上海為何如此上心?今明兩年要優(yōu)化提升1.4萬處

2021年12月11日08:10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一張公共座椅,飽含著一座城市的溫情,更藏著這座城市的巧思與細心。

番禺路233號門口,就有這樣一張溫暖人心又充滿趣味的座椅。

午后暖陽下,剛買完菜的大爺遇上了老鄰居,沒有了往常站在街上的短暫寒暄,取而代之的是踏實地坐在凳子上暢聊,哪怕這只是一張僅可容納三人的木板凳。

仔細看,板凳還有玄機——借用了身后小亭子的窗臺,用木板包裹住原本冰冷的水泥,一側再種上一小撮麥冬,簡簡單單,卻實用又溫馨。

類似的座椅正不斷涌現(xiàn)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截至今年11月底,上海已優(yōu)化提升8986處公共空間的休憩座椅,明年計劃再優(yōu)化提升5000處。全力投入這件“小事”,目的只有一個:向社會播散愛與美。

激活空間、“喚醒”街區(qū)

最近,經(jīng)過新華路郵局的居民發(fā)現(xiàn),大門兩側原本長方形的綠化帶各少了一個角,取代圍欄的是兩張頗具設計感的轉角長凳,上面有“新華好椅”的鏤空字樣。

好奇的路人忍不住坐下,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阻擋在人與花草樹木間的圍欄沒了,自己離自然更近了,低頭可以聞到淡淡草香,抬頭則是一樹艷紅,深秋正是這兩棵雞爪槭表現(xiàn)最佳的時候。

“原本的綠化布局是‘消極’的,讓行人有距離感。經(jīng)過調整后,綠化有了向外釋放生命力的氣場,主動吸引人們過來!鄙虾V本建筑設計事務所創(chuàng)始合伙人武欣表示,在確保休憩功能并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公共座椅還有其社交屬性。

通過設計,可以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更舒適、順暢的交流,成為閱讀城市、觀看風景、溝通情感的重要載體。

武欣坦言,按照傳統(tǒng)的長凳設計,只需打開綠化帶朝向馬路一側的圍欄,“平鋪直敘”即可。但實際使用起來,兩張長凳上的人比肩而坐,當中被郵局的入口隔開,形不成空間上的交流,做成拐角后,無論從外觀,還是從促進交流而言,都更勝一籌。

一排小小的座椅,甚至蘊藏著“喚醒”一個街區(qū)的能量。

走到番禺路牛橋浜路路口,西南角一個帶彩色亞克力頂棚的休息區(qū)十分吸睛。陽光燦爛的白天,路人可以坐在兩張長凳上,數(shù)數(shù)地面上有幾道“彩虹”;到了晚上,明亮的燈光會穿上五彩斑斕的外衣,守候夜歸人。

“好的設計必須回應使用者的呼喚!蔽湫勒f,這個名叫“番禺路222”的公共休息區(qū)建成前,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當?shù)鼐用竦臒⿶馈郧芭蜾郝愤沒有名字,打車都說不清是哪里,住在這里的人們普遍沒啥存在感,也沒有時間細品自己生活的這片街區(qū)。

所以這里的公共休息區(qū)在最大程度上兼容了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它既是人們早出晚歸歇腳的起點與終點,也是能用色彩照亮居民內心的街區(qū)“門頭”。

不過,公共座椅的優(yōu)化提升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專家認為,除了充分聽取居民意見,也要有專業(yè)上的考量。

記者從長寧區(qū)綠化市容局了解到,該區(qū)制定的全市首個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設置導則已經(jīng)進入意見征詢階段。導則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強調步行通行區(qū)優(yōu)先,座椅空間不能“喧賓奪主”。

根據(jù)該導則,臨圍墻的人行道和濱水步行通行區(qū)的最小寬度不得低于1.5米,建議為2米;商業(yè)街人行道不低于4米,建議為5米。在此基礎上,如區(qū)域內尚有符合條件的空間,就可以考慮設置公共座椅,并配上0.5米的空間供落座者放置雙腳。

此外,生活服務型街道和交通型街道要控制公共座椅的用色,基調色要符合所在區(qū)域的整體風貌。

因地制宜、社會共治

雖然上海已經(jīng)新建或改建了一大批座椅,但仍有不少公共空間存在座椅數(shù)量不足、分布不均、品質不高、共享不夠的問題。

今年,上海綠化市容部門出臺了《關于本市公共空間休憩座椅優(yōu)化提升的工作方案》,聯(lián)合相關部門,力爭用三年,解決市民在公共空間“沒地方坐”“坐不下來”“不愿意坐”等問題,服務市民美好生活需要,體現(xiàn)城市人文關懷。

“座椅的設計和建設,因地制宜是原則之一!鄙虾J芯G化市容局市容處處長王永文表示,要避免大拆大建,目前已經(jīng)優(yōu)化提升的座椅大多是利用花壇邊緣、圍墻、臺階等改造,或是沿街商鋪共享出來的座椅。

比如,番禺路上福福餅店外的啤酒箱座椅,利用的是商鋪與人行道之間的階梯空間;蘇州河長寧段的河畔座椅,其實是波浪紋的欄桿,面朝岸上的“S”型設計,形成了一個個背枕蘇州河的“躺椅”;新華路211弄門口的座椅,則是門衛(wèi)崗亭的一部分,宛如一塊從墻面上“生”出來的大理石蓋板。

根據(jù)全市首個公共空間休憩座椅設置導則,設置公共座椅的區(qū)域可分為六大類:商業(yè)街道、生活服務街道、景觀風貌型街道、交通型街道、綜合型街道、濱水等公共空間。每種區(qū)域對于公共座椅數(shù)量、樣式等方面的需求不盡相同,要因地制宜地推進相關設計和建設。

長寧區(qū)是上海最早一批啟動公共空間休憩座椅優(yōu)化提升工作的區(qū)域,目前也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截至今年10月底,全區(qū)新增公共座椅577組,改造提升56組,認建認養(yǎng)13組,社會共享382組。

“公共座椅優(yōu)化提升后的管理維護,上海充分調動社會共治力量來參與!蓖跤牢耐嘎,靜安寺街道、新華路街道、龍華街道、長壽街道等街道,已有單位和居民對513處公共座椅進行了捐贈或認管認養(yǎng)。

謝志敏是吉星高照茶館的負責人,12月9日起,這家茶館主動承擔起周圍四張公共座椅的日常維護責任,“我們已經(jīng)把公共座椅當作店招,它們干凈漂亮,就會有更多市民游客來參觀、休息!

新華路上的M2F咖啡店在最外側的臺階上放了10個稻草蒲團,共享給路人歇腳用。店員說,這樣做只是想盡一份社會責任,舉手之勞的事,沒想到竟然成了帶動該店人氣的一大特色。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圍繞小小座椅的故事才剛剛展開,未來還將有更多溫暖在這座城市涌動。 (作者:陳璽撼)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