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
人民網(wǎng)>>上海頻道

紅色文化街區(qū)“潮”起來 多倫路化身青年打卡的“潮倫社區(qū)”

2021年09月09日10:25 | 來源:新民網(wǎng)
小字號

公啡咖啡館內(nèi)的石庫門和黃包車

公啡書社里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

公啡咖啡館吧臺及魯迅墻繪

瑞茶陶

“陳延年”拎著手提箱來到了恒豐里,“趙世炎”走過多倫路189號的家門前……播放這段“信仰的力量”系列音樂短片《前赴后繼》的屏幕就放置在新落成的多倫路紅色文化街區(qū)“心”講堂內(nèi),講堂正對面,就是片中正在介紹的多倫路189號“趙世炎故居”。近日,“潮倫社區(qū) 青春有我”多倫路紅色文化街區(qū)青年中心揭牌儀式舉行,擁有著十余處紅色歷史舊址的多倫路搖身一變,成了虹口區(qū)首個開放式街區(qū)型青年中心。

串起來 留住紅色記憶

“一條多倫路,百年上海灘!比L僅550米的多倫路,幾乎是一步一景,散落著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趙世炎故居、景云里等大大小小十多處名人故居、歷史建筑。在紅色文化街區(qū)青年中心揭牌儀式上,一份“潮倫社區(qū)”打卡指南發(fā)布,將十多個紅色點位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一條“紅色記憶”行走路線。

作為虹口區(qū)紅色景點最密集的街區(qū),多倫路一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由于多倫路上的歷史建筑、舊址有不少都是隱藏在弄堂深處、居民住宅里,一些慕名而來的游客自己很難找到,即便找到了,有些建筑也不能進入?yún)⒂^,只能在外面拍一張游客照,實在有些走馬觀花。實際上,隱藏在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才是最值得大家了解和銘記的。

建設多倫路紅色街區(qū)青年中心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市民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多倫路上的歷史故事。開放式的設計,免去青年中心對建筑空間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多倫路原本的風貌。揭牌后的青年中心組建起一支青年宣講團,目前已經(jīng)吸納20多名志愿者,為游客提供導覽服務。虹口團區(qū)委副書記李志明說:“接下來我們會先組織虹口區(qū)的900多個團支部青年,鼓勵他們到多倫路上來走一走,聽聽同為青年人的志愿者講解他們眼中的歷史,會更有共鳴、更有感觸!

“潮”起來 吸引年輕目光

除了自帶紅色文化資源,多倫路還自帶“潮”屬性,擁有公啡咖啡館、公啡書社、瑞茶陶、多倫現(xiàn)代美術館等潮流打卡地。隨著青年中心的落成,這些公共文化空間也同樣被串聯(lián)起來,潮流文化與紅色文化有機結(jié)合,更好地凝聚、服務年輕游客。

因四川北路拓寬而被拆除的公啡咖啡館,去年年底移至多倫路主路旁重新開業(yè)。走進咖啡館,熟悉的咖啡香撲面而來,店內(nèi)的陳設也頗具老上海風格。木質(zhì)吧臺古色古香,后面的墻上畫著“公啡”曾經(jīng)的老主顧魯迅先生——當年居住在附近的魯迅先生經(jīng)常在此約見友人,幾乎把咖啡館變成自家的“第二客廳”。吧臺斜對面的空間,被打造成傳統(tǒng)石庫門的模樣,中間還停著一輛黃包車,似乎要拉著人穿越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時,公啡咖啡館由于地處公共租界邊緣,又由外國人經(jīng)營,曾被作為“左聯(lián)”每周一次開籌備會的固定地點,為左翼作家的交流提供了寬松、安全的環(huán)境。1930年1月下旬,“左聯(lián)”的綱領就在公啡咖啡館內(nèi)起草,作家們還在此協(xié)商了發(fā)起人名單,并決定3月正式召開“左聯(lián)”成立大會。公啡咖啡館也因此被譽為“左聯(lián)的搖籃”。

現(xiàn)在的公啡咖啡館除了提供咖啡,還引入了當下十分流行的劇本殺,劇本的選擇因地制宜,以諜戰(zhàn)、革命題材為主。從咖啡館側(cè)門穿過,便來到公啡書社。公啡咖啡館曾文學底蘊濃厚,此次重建便在隔壁增設了書社。書社里不僅擺放左聯(lián)作家的著作,還出售各式各樣的紅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讓多倫路的紅色歷史文化化作一件件“潮物”,走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

如今走在多倫路上,時不時會有身穿漢服、旗袍的青年在歷史建筑間行走打卡,讓人恍然之間忘了今夕是何年,偶爾還能遇見幾對新人來拍婚紗照,讓多倫路以上海文化地標的身份見證他們的愛情。歷史和潮流的氣息在多倫路上交織碰撞,紅色文化便在這碰撞中被年輕一代不斷傳承和發(fā)揚。(作者 吳旭穎)

(責編:沐一帆、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