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樂、凡人善舉、無私奉獻、勇?lián)厝?hellip;…
他們,讓金山處處有溫度
傍晚,隨著食客的陸續(xù)落座,位于金山萬達海匯街的“無聲餐廳”開始忙碌起來。前廳服務員負責招呼客人落座,傳菜送單,廚師則在后廚煮面條、熬湯、燒煎包,一切配合有序。由于餐廳員工多為聾啞人,所以起名為“無聲餐廳”。雖然無法與服務員語言溝通,但是顧客就餐期間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達需求。
餐廳員工陳敏聰是山陽人,原先在一家制衣廠工作。經(jīng)朋友介紹,她來到“無聲餐廳”。在這里,她不僅工資更高了一些,由于有不少同伴,工作也更加舒心。“她是2021年6月來店里上班的,老板娘對她很好,她也很開心。”餐廳經(jīng)營者張雷向記者翻譯陳敏聰?shù)氖终Z。
在金山從事餐飲行業(yè)十來年的張雷,于2020年和妻子在金山萬達海匯街開了這家加盟店。一個偶然的機會,餐廳接收了第一個聾啞人員工,一段時間下來,他感覺到聾啞員工雖然身有殘疾,但肯吃苦,有團隊精神,于是就讓他留了下來。張雷夫婦招聾啞員工的消息不脛而走,一年間,來自朱涇、亭林、金山衛(wèi)和石化等街鎮(zhèn)的6名聾啞員工經(jīng)過應聘,先后上崗。
在“無聲餐廳”,到處彌漫著與聾啞員工有關的環(huán)境氛圍。比如:工作服上印制著感謝和鼓勵的語句,店里有介紹如何與聾啞人交流的書籍,墻上有聾啞人交流手語介紹。
助殘服務傳遞愛心,志愿服務同樣暖人心。上海本輪疫情,無數(shù)的志愿者連續(xù)奮戰(zhàn),用行動和汗水迎來了抗疫曙光。山陽鎮(zhèn)山鑫康城小區(qū)的志愿者張根龍就是其中一位。3月18日起,張根龍接到了小區(qū)的防疫任務,他每天參加志愿工作超過12個小時,還當起了志愿工作的組織者、統(tǒng)籌者。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張根龍對志愿工作有著自己的理解:“對我們來說辛苦一點,疲勞一點都沒關系。我是退伍軍人,更是一名黨員,黨需要我的時候就應該沖在第一線。”
一次次核酸篩查、抗原檢測、物資分發(fā)、門崗核查……面對繁雜瑣碎的防疫工作,志愿者們不僅做到了各司其職,還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小區(qū)居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久而久之,志愿者、居民和居委會之間的關系也更和諧了。小區(qū)居民江先生表示,志愿者工作早上早,晚上晚,在他們的幫助下,小區(qū)居民和睦相處,都很配合志愿者的工作。
“志愿者在工作上幫助了我們很多,私底下也很關心我們。”山陽鎮(zhèn)康建居民區(qū)黨總支委員陶瓊說,“疫情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住在居委會里面,伙食也不是非常好,志愿者就會送菜過來。今年端午節(jié),還包了粽子慰問我們。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但讓我們覺得很暖心。”
在金山發(fā)生的這些溫暖故事,得益于我區(qū)五年來緊緊圍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城市是有溫度的”這一人文之城建設目標,久久為功而形成的良好志愿互助氛圍,讓人心生暖意。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助人為樂、凡人善舉,還是疫情期間廣大志愿者的無私奉獻、勇?lián)厝危瑹o不釋放著金山這座城市的溫度。
截至目前,我區(qū)注冊志愿者達19萬人。疫情期間,全區(qū)共新增實名注冊志愿者15223名,近2.3萬余名報到黨員、1.9萬余名群眾志愿者就地服務,68萬余人次社會面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累計服務時長超過400萬小時。
(來源:金山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