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讀中西的人文課》首發(fā) 凝聚30年人文教育精華
三十年的課堂 三千里地山河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首發(fā)
■本報首席記者 施晨露
“雙減”政策落地,沒了培訓班和學科競賽,孩子該如何學習,如何更好地閱讀?一位一線語文老師、一場持續(xù)了30年的“教育實踐”、一部凝聚30年人文教育精華的書,也許能幫助讀者找到答案。
昨天下午,《行讀中西的人文課》在上圖書店首發(fā),作者樊陽和三位嘉賓簡平、郭初陽、王勝共同探討,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閱讀?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樊陽是教育部全國模范教師、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雙語學校語文高級教師,曾出版專著《哪里都是杏壇》,主編《人文行走在上海》系列書籍。1991年,樊陽創(chuàng)辦面向中學生的“樊陽人文公益講壇”,以每周中西文學文化講座、每月融合文史地的人文行走形式,帶領中學生閱讀名著,行讀萬里。30年來,他舉辦公益講座逾千場,人文行走萬余公里,近千名學生受益。
《行讀中西的人文課》系列叢書(共4冊:《先秦與軸心時代》《漢魏晉與古典時代》《唐宋與西方中世紀》《元明清與西方文明興起》),精選“樊陽人文公益講壇”千余場講座的精華,囊括近100個主題,從人類文明的神話時代到20世紀初現(xiàn)代文明興起,以文明史貫穿文學史,帶領讀者開啟一場跨越古今中西的人文之旅。
新書發(fā)布會上,樊陽談到,人文教育不只是孩子的必修課,也是每個人的畢生修煉。同樣在中學語文界耕耘的郭初陽說:“愛默生說,司知識的天使懂得最多,司愛情的天使愛得最深。三十年的課堂,三千里地山河,樊老師引領少年人在愛里尋求知識,也教育他們因有知識而愛得更深!
作家、制片人簡平評價,樊陽所傳授的不僅是教科書上的內容,他賦予學生的是精神、品質、情懷、境界,“一個人的塑造如果缺了這些,終究是不完整的。”(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