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民議民受益,收獲“屋檐下”的溫暖

——友誼路街道寶山八村

2020年08月27日23:49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一、導語

還未走進64號大門,一幅巨大的墻面彩繪映入眼簾,畫面上一家五口站在藍天白云下,踩著悠悠的綠草地,享受著夏天的微風,透露著一股其樂融融的生活氛圍。走進門,地上整潔無污,墻面上掛著居民手工制作的十字繡、繪畫。居民自發(fā)從家里拿來圖書、桌椅板凳,打造了“公共書屋”、“愛心轉角”等小小服務點,讓樓道里里外外溫馨滿滿。

二、背景

64號樓有12戶居民,他們中有寶鋼員工、新上海人、本地人和出租戶。在樓組長和黨員骨干的帶領下,樓組暢通了民主協(xié)商的渠道,樓道內的大事小事讓樓道內居民全程參與,充分激發(fā)社區(qū)協(xié)商民主活力。

三、主要做法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64號的樓組長左梅英阿姨是一位寶鋼退休的退伍轉業(yè)軍人,平日里關小區(qū)大事小事,對居民們也是親切和藹,退休后先后擔任了居委會主任、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等職務,她在配合居委工作的同時,也不忘建設自己所在的樓組。她積極主動發(fā)動樓內居民參與小區(qū)活動,并帶動樓內在職、退休黨員加入小區(qū)志愿者隊伍。如302室的王阿姨,是一名退休黨員,受左阿姨的影響,她積極為鄰里鄰居解決生活中的小事,為社區(qū)建設勇做智囊團。就這樣一個帶一個,64號的居民們漸漸愿意主動的參與到樓組自治建設和社區(qū)事務當中來。

建章立制,小組織撬動大資源。為樓組能健康成長,樓組長左阿姨和王阿姨牽頭召集所有住戶一起坐下來討論樓組自治公約,并充分尊重每個人的意愿,凝聚“草根化”民智,“量身定制”64號樓專屬的樓道公約。通過交流,居民們才發(fā)現(xiàn)樓組里藏龍臥虎,有退休的衛(wèi)生站醫(yī)生,有寶鋼在職的計算機專家,有外語翻譯,有技術骨干,一個小小的樓道儼然聚齊了各行各業(yè)。大家也紛紛表示,以后有專業(yè)上的需要盡管開口,找對應的門號,保證完成任務。今年端午節(jié),64號樓的居民們帶上孩子特地采購了粽葉和制作香袋的材料,樓上樓下一起洗粽葉、拌餡料,包粽子、做香袋,還將粽子和香袋送至樓內的老年人手上,讓愛蕩漾在樓內每個角落。

打造民意“直通車”,架起和諧“連心橋”。64號樓內有三戶出租戶,住戶的流動性較大,有些出租戶剛來時不了解樓組公約,常常會將垃圾扔在自家門口,甚至是飛線充電,樓組長主動上門宣傳小區(qū)垃圾分類的時間安排,并告知飛線充電的利害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出租戶們增強對樓組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樓組在舉行活動時也主動敲開出租戶的大門,邀請他們一起參與活動,搭建起友誼的橋梁,讓他們充分感覺是樓道的一份子。“好鄰居,賽金寶”。生活在64號樓的居民從素不相識到親如一家,緣于樓組自治,緣于熱心公益的鄰居。這樣的風清氣正,猶如春風拂面,讓人倍感“家”的溫暖。去年年底,64號樓建起了樓組微信群,搭建起了線上樓組議事平臺,樓上樓下溝通更便利,實現(xiàn)了大事不出樓門,小事不出家門。

四、成效與啟示

“好鄰居,賽金寶”。生活在64號樓的居民從素不相識到親如一家,緣于樓組自治,和熱心公益的鄰居。這樣的風清氣正,猶如春風拂面,讓人倍感“家”的溫暖。正所謂一花引來萬花開,受64號樓組溫情感染,63號樓的樓組長劉阿姨主動找到左阿姨,組織兩個樓的居民一起活動和交流,資源共享。兩個樓組相親相愛,互助提高,被居民們親切的稱為“姐妹樓”。 

(寶山區(qū)民政局供稿)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