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當我們睡了,他們還在與病毒賽跑
晚上9點,半夜11點,凌晨2點~~~這些時間,宅在家里的你都在干什么?吃晚飯、看電視或者洗澡睡覺?然而有一群人,他們一直在與時間賽跑,無論白天黑夜,始終在打電話,做流調,和病毒爭分奪秒。他們是響應組織號召主動報名分期分批來到青浦區(qū)疾控中心參與流調的150余名來自青浦全區(qū)各機關事業(yè)單位的流調志愿者。
“您最近這一段時間有沒有到周邊的這些醫(yī)院看過?沒有,好的。您最后發(fā)現(xiàn)呈陽性的時候有沒有跟別人接觸?沒有跟任何人接觸,自己在家隔離對吧?好的,謝謝!
晚上9點,青浦區(qū)疾控中心內,中學教師王春野正在對一名核酸檢測異常的居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王老師耐心的幫著電話那頭的居民一起回憶他過去一段時間的活動軌跡和密切接觸人員,電話一打就是一個多小時。在王老師的啟發(fā)下,對方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電子支付記錄、微信聊天記錄等,盡可能詳盡地回憶行程軌跡,為防疫部門及時落實管控措施遏制病毒蔓延提供幫助。王春野說,剛開始報名的時候就想做流調的志愿者,就是感覺流調太重要了,不能讓病毒擴散。沒想到來這做流調的時候,碰見多年未見的學生也在做流調,這樣我們攜手共進,一起把流調工作做得更好。
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這支緊急成立的流調志愿者隊伍,雖然沒有醫(yī)學背景,但在經(jīng)過簡短的培訓后,在疾控流調專業(yè)人員的帶教下立即進入狀態(tài),投入戰(zhàn)斗,爭分奪秒、認真細致的開展流調溯源工作。雖然都是第一次參與流調工作,但他們虛心請教,嚴謹細致的撰寫每一份流調報告,24小時全天候堅守。一通電話,短的半個小時,長的則要兩三個小時,考驗的是流調人的耐心和細致。已經(jīng)做了一周的志愿者許超說,一開始都不知道怎么問,慢慢的發(fā)覺其實根據(jù)不同人的性格特點、職業(yè)或者他的工作背景,我們需要去調整自己的一個溝通的話術。比如不會說普通話的農村老人,就會用方言去跟他對話。一個星期下來,喉嚨都啞了,雖然很累很苦,但是非常有意義。
據(jù)介紹,3月以來,青浦區(qū)區(qū)級機關事業(yè)單位陸續(xù)有四批150余人充實到疾控流調工作中,他們分別來自青浦檢察院、法院、教育、稅務、水務以及區(qū)級公司等,已成為疾控流調的強大支援團。在這支支援的隊伍里有相當部分是黨員,為此先后成立了2個流行病學調查綜合防控工作臨時黨支部,以此號召廣大黨員,亮身份,見行動,帶頭攻堅克難,在疫情防控中發(fā)揮正能量。青浦區(qū)疾控中心黨支部書記丁雅芳表示,這些不同身份的干部,都非常認真,非常敬業(yè),跟疾控的工作人員一起24小時工作制。流調工作越晚越忙,凌晨兩三點大家都熟睡的時候,反而工作最多。真是非常感謝各單位這些志愿者,為疾控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來源:綠色青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