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博會:本土力量崛起 上海主題亮眼

2021年11月05日16:33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本土力量崛起,上海主題亮眼

晨報記者 詹 皓

第七屆影像上海藝術博覽會于11月3日至6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雖然受疫情影響,影像上海藝博會去年沒有舉辦,今年也從原定的9月份調整到了11月初,而且臨開幕前還通告要求入場觀眾需出示48小時以內的核酸陰性檢測證明,但這一切都擋不住人們對一場專業(yè)的影像藝術博覽會的需求,國內外50余家畫廊、機構與出版商齊聚“影像上!,并呈現多個兼具趣味與研究價值的主題展覽。

本屆“影像上海”的一大特點是由于疫情導致一些海外展商無法前來,反而給與了本土影像力量崛起的機會,關于上海的主題貫穿于整個藝博會,深究之下,這也把如此專業(yè)的影像藝術博覽會能在上海舉辦了七屆的內在原因給揭示了出來。

上海音像資料館歷史影像采集專家龔偉強先生在“影像上!闭箞隼镉龅搅撕芏鄟碜愿鞯氐挠跋袼囆g推廣和收藏機構的老朋友,在他印象中,大家并沒有因為疫情而缺席。

龔偉強先生對本屆“影像上!钡挠^感是,雖然海外知名展商來得比以往少,但展場還是很整齊,本土影像藝術的成就反而比較突出,一些主題展如中貿圣佳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海上靈韻——民國時期攝影藝術在上!币约啊坝跋裆虾!迸c保時捷聯合舉辦的“上海世紀:上海精神”主題展給人留下較深的印象。

另外,以往一些打著當代藝術旗號、實則跟攝影無關的作品少了。龔偉強認為,既然是影像專業(yè)博覽會,還是要以影像為本。

中貿圣佳舉辦的“海上靈韻——民國時期攝影藝術在上!敝黝}展,由復旦大學教授顧錚先生策展,展覽追尋了攝影藝術在中國上海的緣起。

通過展覽,我們了解到,上海是攝影最早在中國上岸的地點之一,隨著攝影向現實生活各方面的滲透,攝影成為了城市中產階級交際的媒介,民間攝影社團和印刷技術的發(fā)展,讓攝影圖像成為公眾視覺消費的重要對象,上海則成為中國最大的攝影圖像生產與消費場所。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可以欣賞到早期海上攝影藝術的風采,比如郭錫麒與陳傳霖都以嚴謹的構圖與影調分配,充分傳達江南風景的詩意;黃仲長的《帆影》展示了風景攝影中追求光影戲劇性的美學追求;郎靜山和金石聲的自拍像,以攝影這面鏡子對話自我;留法雕塑家張充仁的攝影頗具實驗性,他以當時堪稱前衛(wèi)的中途曝光手法營造出了線條抽象的畫面;屠哲隱的照片《兆豐公園》具備了文獻性,賦予了照片紀實的性質;劉海粟拍攝于1930年代的《柿子》是市面上僅見的劉海粟個人攝影作品。

“海上靈韻”主題展也是中貿圣佳12月在滬舉辦的2021秋拍“又見”影像藝術專場的精品預展。

來到“上海世紀:上海精神”主題展,我們看到了影像中上海生活的變化,這里的上海生活離我們就很近切了。

長期生活和工作于上海的藝術家胡介鳴拍攝于疫情隔離期間的作品,則離我們更近了。胡介鳴用現代手法把居家隔離期間對日常事物的重新打量變成了一組“格物”系列作品。

一個茶幾、一張沙發(fā)、地板上的水漬、一些七零八落的冰箱貼,那些無言的物體被重新賦予了關注甚至凝視,在壓抑的困境中,藝術家開始重新思考物體在家庭生活中的位置與功能,他利用色彩對拍攝畫面進行平面化處理,通過色彩“提純”,被壓抑的情緒得以釋放。

在談到為何上海能連續(xù)舉辦一個影像類的專業(yè)藝博會時,龔偉強先生認為,這樣一個聯系畫廊和收藏者的平臺能在上海獲得成功,是因為上海的文化氛圍好,市場較大而且規(guī)范。同時,他提示道,近幾年,一些美術館開始將攝影藝術納入他們的收藏體系,這些美術館意識到,攝影其實和其他美術作品一樣具有美學價值,而且,從大眾認知的角度看,攝影還更能讓大眾接受,從而起到比美術作品更強的全民美育作用。

龔偉強還對“影像上!钡钠奉愅暾蕴岢隽俗约旱囊娊。他表示,既然是“影像上!,不能光是靜態(tài)的攝影作品,中國早期的紀錄電影由于拷貝稀少已經成為新的收藏方向,將來值得納入“影像上!边@個市場化的交易展示平臺。

(責編:嚴遠、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