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今年,我們迎來浦東開發(fā)開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高聳云天的“大廈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艷的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上,F(xiàn)代化建設的縮影。今天起,人民網(wǎng)上海攜手浦東檔案館推出系列稿件#30年·浦東故事#,隨小編一起來感受浦東三十年的巨變。
浦東開發(fā)開放的成敗,至為關鍵的是人才。1993年1月15日,上海各大報紙刊登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浦東面向全國公開招考黨政干部!币粫r間,社會上議論紛紛,引起了全國從沿海到邊疆所有省市,乃至東南亞、歐美等輿論的關注。日本NHK電臺還專門派出了報道組,對這一公開招考官員的全過程作了跟蹤采訪。
浦東新區(qū)開展人才招聘
面向全國,轟動全國
浦東開發(fā)開放剛起步,上海就迅速認識到,浦東開發(fā)開放的成敗至為關鍵的在于人才。因此,浦東開發(fā)辦的領導決定向全國公開招聘40名黨政干部。
1993年1月15日,上海各大報紙刊登了一則引人注目的消息:“浦東面向全國公開招考黨政干部”。一時間轟動各界,社會上議論紛紛,引起了全國從沿海到邊疆所有省市,乃至東南亞、歐美等輿論的關注。日本著名的NHK電臺甚至還專門派出了報道組,對這一公開招考官員的全過程作了跟蹤采訪。
1993年1月2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對浦東面向全國公開招聘領導機構人員進行了報道
公開招考政府工作人員并不是浦東新區(qū)的首創(chuàng)。為什么獨獨浦東新區(qū)的這次公開招干一時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呢?
人們首先從公諸于眾的招聘簡章中看出其非同尋常之處:
其一,這次招考明確宣告打“中華牌”,報考者不受地域限制。也即是說,即使是不具有上海戶口的全國各地人士,包括海歸者,只要愿意到浦東謀求發(fā)展、施展才華的都可以報名。
其二,對應考者原來單位的所有制性質和本人的行政隸屬關系、身份、編制等完全沒有限制。不論你原來捧的是“金飯碗”、“鐵飯碗”、“泥飯碗”,在這次考試面前一視同仁。
其三,這次招考的是真正的“官員”,不僅有科級的,還有副處長和副局長職務等等。一次招這么多各個層次的黨政干部,在我國從未有過。
總而言之,這些規(guī)則放到今天看或許很平常,但在二十七年前,是巨大的創(chuàng)新突破。
讓事實來證明,婦女的價值是不是應該用年齡來衡量
招聘簡章發(fā)布兩周后的早晨,天氣寒冷,而上海海運學院門口已排起了長龍,咨詢桌前人頭攢動,圍得水泄不通,F(xiàn)場報名者中經(jīng)驗證合格者有1265名,加上各省市來函報名合格的共計1814名。
對于副局長這個職位的競爭,專家們還設計了情景模擬測試這場別出心裁的考試。所謂情景模擬,就是要求考生以某局副局長自居,在自己的“辦公室”里,用80分鐘時限,批閱10件公文,聽5次公務電話,接待5位來訪者,并主持一場“無領導在場會議”討論某個主題。這里面的要害,不僅是這位領導干部必須處理好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日常公務,做到快節(jié)奏、高效率,并且往往要面對兩難選擇,做出隨機決斷。這可是動了真格的,在這種情景實踐考試之中,一切花架子、漂亮話都無濟于事,最終集中反映出來的只能是考生的整體素質、綜合能力和務實精神。
九十年代,人們踴躍報名參加浦東人才招聘
經(jīng)過前后三個月的考試檢驗,浦東新區(qū)正式錄用了40名黨政干部,上海戶籍和外省市戶籍人員各占一半,初錄用的兩位考生,一個是報名那天最早來到報考點,領到1號準考證,鐵了心要投奔浦東的女同志;另一個是領到了最后一張準考證的男青年。兩人的年齡,也恰好是七名初試者中的最大和最小。
有趣的是,那位領到第1號準考證的女報考者叫王婉如,是一位插隊貴州的上海人,已年近45歲。她憑著自己的刻苦奮斗,從團支書一直升到省團委書記,后來又上大學,畢業(yè)后任省教育學院副院長。那么,她為什么要丟下副廳級待遇報考浦東新區(qū)的副局長呢?
王婉如在面試時說:“我已經(jīng)快45足歲了,作為一個婦女,到這個年齡差不多該打上句號了,何況我已有的待遇也夠知足了。然而我不甘心受傳統(tǒng)的支配,我希望通過這次考試來衡量一下自己已有的地位是否真是合格的,一名婦女干部的最后十年是否注定無所作為的。如果我有幸被錄取,我一定付出自己的全部心血,讓事實來證明一名婦女的價值,是不是應該用年齡來衡量的!
浦東新區(qū)人才交流中心(2017年攝)
這次全國招聘的招考過程嚴格執(zhí)行了“公開、公平、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在招考進行的每一步驟中,始終體現(xiàn)出浦東海納百川、招賢納才的胸懷與熱忱。后來,這種招聘模式也得到了傳承和沿用,他們中絕大多數(shù)人也在后來的工作中表現(xiàn)十分出色,為浦東的開發(fā)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